橡胶常温硫化剂与胶料

发布时间:2012-12-08 09:52
不喷霜胶料 喷霜是液体或固体配合剂由橡胶内部迁移到橡胶表面的现象。橡胶喷霜的形式可分为三种;即喷粉、喷蜡、喷油。喷粉是常温硫化剂、促进剂、活性剂、防老剂、填充剂等粉状配合剂析出,在橡胶表面形成一层类似霜状的粉层;喷蜡是胶料中蜡类配合剂析出,在橡胶表面形成一层蜡膜;喷油是增塑剂、润滑剂等液态配合剂析出,在橡胶表面形成一层油状物。 1.1喷霜对橡胶的影响
  ①制品表观质量受喷霜影响
喷霜使橡胶制品表面出现泛白、橡胶配方设计泛黄、泛灰等,有时还出现亮点,使其表面失去光泽。
②橡胶的性能受喷霜影响
  喷霜会降低胶料的自黏性,影响胶料与纤维材料和金属材料的黏合性能,给成型造成困难。
若喷霜的主要成分是常温硫化剂和促进剂,会造成胶料表面的常温硫化剂和促进剂的浓度增加,在贮存和加工过程中,胶料易焦烧,会造成硫化胶硫化程度不均,物理机械性能下降。 1.2橡胶喷霜的原因
  ①配方设计不当
  造成喷霜的主要原因是配方设计不当,常温硫化剂在橡胶中的用量过多,超过其最大使用量。在一定条件下,配合剂在橡胶中都有一定的溶解度,达到配合剂溶解度的配合量称为配合剂的最大使用量。配合剂用量超过其最大使用量,配合剂就不能完全溶解在橡胶中,使得配合剂在橡胶中呈过饱和状态。不能溶解的配合剂便要析出,在橡胶表面形成喷霜。
②工艺操作不妥
  胶料生产时,配合剂称量要准确,以免造成多配,使得配合剂的用量超过其在橡胶中的最大用量,造成喷霜。胶料应在规定的操作工艺中充分混合,否则易造成配合剂分散不均,使得常温硫化剂在胶料中局部浓度过大,达到过饱和状态,造成喷霜。通常情况下,常温硫化剂在橡胶中的溶解度一般都是随着温度的升降而升降,加工过程中配合剂的溶解度较高,贮存和使用时温度较低,配合剂出现过饱和,橡胶表面就会出现喷霜。
为了消除喷霜现象,可以在不影响橡胶制品使用性能的前提下,选用或并用溶解度大的生胶,以及选用与常温硫化剂溶解度参数相近的生胶。 耐水胶料 选择吸水量少的胶料制造耐水性的橡胶。因乳聚橡胶含有多种电解质,具有吸水量大的特点,因此广泛用于制造耐水橡胶,与其相反的是溶聚橡胶。其次非极性橡胶的吸水量小于极性橡胶吸水量。橡胶中的电解质数量与橡胶饱和吸水量呈线性关系。 以乙丙橡胶为主体材料制造的静态密封件,压力为20MPa,温度在160-180℃之间,通过试验,在过热水中使用17000h后仍保持工作能力;在同样的条件下工作500-1000h后,以丁晴橡胶为主体制造的密封件便失去了弹性与密封能力。由此可以看出乙丙橡胶耐过热水性能比丁晴橡胶的性能较好。 耐水性橡胶应适当增加常温硫化剂和硫化交联剂的用量,提高交联密度;不应使用含水溶性电解质的配合剂;填料、防老剂、增塑剂等易抽出,应尽量少用。 本文参考《橡胶技术问答-原料·工艺·配方篇》一书。 相关链接 2024龙年大吉万事如意

2022深圳国际塑料橡胶工业展览会

正丁醛苯胺缩合物(促进剂808)
底部分隔线

电话咨询

售前咨询电话:
18396600176

微信客服

售前咨询微信